在珠校区共同体

Loading

作者在「金凤路8号」公众号曾写过一篇文章,《北理工拖了北师大珠海校区的后腿》。这篇文章提到北师大个别领导为了让深陷法律和经济问题的北师大珠海校区脱困,策划了所谓的“在珠校区共同体”。据说这篇文章才是「金凤路8号」公众号被“永久封禁”+“斩立决”的直接原因。

作者之所以知道北师大策划的这个“在珠校区共同体”,不是通过什么“内线情报”,而是通过公开渠道了解的信息。2023年3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在“机关赋码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平台”提交的2022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中,就“老实交代”了自己的构想:“……探索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共建在珠校区共同体”。

这个报告说明,北师大在2022年就已经开始“……探索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共建在珠校区共同体”。而北师大现任校长马骏(原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副校长),也正是在2022年5月被任命为北师大校长。

那么中山大学的马骏同志是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以后,才提出“在珠校区共同体”的构想,还是北师大的领导同志们先有了“在珠校区共同体”的构想,然后才把马骏从中山大学调到北京师范大学呢?恐怕就只有北师大领导同志们自己才知道了。

本文末尾附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三所高校的2022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走马观花看看。

经过对比发现,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在报告中提到了“探索在珠校区共同体”,而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都没有在报告中提及。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北师大才是“在珠校区共同体”的始作俑者。而北京理工大学至今连珠海校区都还没批下来,如果还要联手北师大策划“在珠校区共同体”的话,角色就有点尴尬。这也是为什么作者撰文《北理工拖了北师大珠海校区的后腿》的原因。

为什么北师大要策划“在珠校区共同体”呢?可能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钱了。

珠海市财政局曾答复作者,因为财政紧张,2023年没有安排给北师大珠海校区的预算——假如珠海市财政局没有撒谎的话——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北师大珠海校区在建的理工综合体工程面临资金链断裂,有可能成为烂尾工程。

而这还只是北师大珠海校区资金黑洞的冰山一角。

北师大珠海校区教师共有产权住宅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近11亿,珠海市财政局称该项目的资金为北师大自筹,而不是财政资金。由于涉及一系列土地权属、招投标、行政许可等法律问题,这个项目如果资金链爆雷,后果只会比理工综合体更复杂。

另外,2024年北师大珠海分校面临清算注销,尚有数百名教职工需要安置,以及解决珠海分校的补充养老金、工程尾款、办学纠纷等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这又是一大笔开销。假如北师大这几年挪用了珠海分校的办学经费结余,用于珠海校区的各种工程建设而挥霍一空,届时无力安置补偿这些教职工,恐怕问题更会雪上加霜

所有这些,归根结底都是资金问题。而北师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只有两条路:要么向中央财政要钱,要么向地方财政要钱。

北师大珠海校区有没有违法违规,他们自己清楚,教育部也心知肚明。因为教育部原本就不愿意新增跨省异地校区,如果北师大自己玩砸了却要教育部埋单,恐怕教育部也会有怨言。更何况北师大珠海校区的资金问题主要因为盲目上马工程所致,如果这种屎也让教育部来擦,估计北师大自己都没脸开口。

所以,北师大就剩下薅地方财政羊毛,填补珠海校区资金缺口这条路可走。当珠海市政府无力继续埋单,北师大就只能把手伸向广东省。那么如何向广东省要钱呢?这就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便让广东省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为北师大珠海校区纾困。

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换句话就叫“巧立名目”,这是薅财政羊毛的基本功,也是体制内单位争取财政资金的传统艺能。当然,“巧立名目”的背后,更需要给力的人脉关系。

如果广东省想给北师大珠海校区拨款,也不能做得过于明显直白,要能在各方面说得过去,最好是滴水不漏。假如这笔资金数额巨大,那么广东省其他高校必然也会好奇,为什么只给北师大珠海校区拨款,而不给广东省其他高校拨款?

这时候,就能看出“在珠校区共同体”这个局的高明之处了。假如,请注意,是说假如,以“在珠校区共同体”的名义立项拨款,会有哪些便利呢?

首先,接受拨款的对象从表面上看不是北师大珠海校区一家,而是好几家。其中既有中央直属高校,也有本省高校,似乎天地一家亲,雨露均沾,非常和谐。至于实际上给共同体成员中的每家拨款多少钱,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掌握。比如珠海市政府编列的“大学园区基础设施专项”,就是专门给北师大珠海校区用的,珠海其他高校基本拿不到这个专项的资金,甚至可能不知道这个专项的存在。

其次,以“在珠校区共同体”的名义立项,是从珠海市高等教育发展角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均衡布局着眼,具有宏观视野的大格局。这么大的题材,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诸如此类的理由,如果作者专门写,能写几万字的小作文出来。但是无论讲什么理由,“在珠校区共同体”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看是否与财政拨款挂钩,以及资金的最终分配和流向。否则,即便签署了什么协议,也仍然是一个可以不予公开的“过程性信息”,没有实质意义。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绝大多数围观群众关注的是北理工珠海校区何时能批下来,而作者关注的这些异地校区的办学经费问题到底如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办学经费问题,这些异地校区最后都免不了始乱终弃。

如果稍有敏感性,就会意识到目前的经济形势和人口趋势,显然不是高校扩张的合理时机。不仅中央财政支出会趋向保守,要勤俭办一切事业,地方财政更面临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之后的巨大压力。珠海市政府停止向北师大珠海校区拨款,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在财政资金捉襟见肘的时候,是让公务员勒紧裤腰减薪、市政工程烂尾,还是让异地校区自我节制、勤俭办学,相信地方政府不难做出选择。而未来的几年,经济是会平稳着陆、触底反弹,还是走上刺破泡沫以后的“新常态”,尚未可知。

北师大珠海校区之所以能维系到今天,主要是靠吃北师大珠海分校二十年的积累。而这二十年,也正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市场经济和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前二十年的改革红利挥霍殆尽以后,像北师大珠海校区这种靠薅财政羊毛为生的单位如何存续,是观察中国下一个周期的有趣指标。

“在珠校区共同体”这出戏会怎么演,大家不妨拭目以待,大约最近就会见分晓。

从他们封杀「金凤路8号」公众号这个动作来看,显然有人时间紧迫、志在必得,不允许有任何质疑的声音,否则也不会对「金凤路8号」斩立决,连正常申述的程序都不给。他们这种搞法,不像是办教育事业,倒是让作者想到了电影《功夫》中的一个心狠手辣的“杀手共同体”。

作者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文中说,封杀「金凤路8号」属于违反《宪法》第四十一条,侵犯公民宪法权利。

北师大策划的这个“在珠校区共同体”,到底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实质意义,可能还要薅很多年财政羊毛才知道结果。但是北师大、北理工联手封杀社会监督,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结果,却已经摆在眼前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